面向群眾到田間地頭興“三農”
編輯:國媒互聯 來源:百家號 更新于:2023-4-3 閱讀:
民族要復興,鄉(xiāng)村必振興。到群眾家里看實情,到田間地頭找問題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,最艱巨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。十八大以來,從脫貧奔康到鄉(xiāng)村振興,黨和政府惠民富民政策總是一項項抓落實,持續(xù)推進農業(yè)農村現代化,讓群眾日子越來越紅火。
走進全面小康、邁向共同富裕,當然要愛農重農、興農強農。針對實際深入現場查看問題、把握實質,解難濟困。一心一意拼經濟、興產業(yè),杜絕規(guī)模返貧。著力擺脫窮困,高質量發(fā)展特色農副產業(yè),構建宜居宜業(yè)和美鄉(xiāng)村,這是實現鄉(xiāng)村五大振興全黨干部最深的牽掛,最堅定的決心。水變清、路變暢、網變快,讓公共服務提檔升級,以生態(tài)美支撐生活美。
大興調研之風,面向群眾到田間地頭興“三農”。推進山水田林路房綜合治理,完善涉農基礎。提振科技進步對于糧牧安全貢獻率,讓一個個“土特產”變成老鄉(xiāng)們增收致富大產業(yè),醉美鄉(xiāng)村包括鄉(xiāng)村旅游的“金扁擔”就會越挑越穩(wěn)。踐行一線工作法,深入田間、問政于野,即知即改、重訪觀績、破解難題,服務“三農”定會科學高效推動。
面向群眾到田間地頭興“三農”,須打破“看臺賬、聽匯報”舊模式,真正“沉下去”看實情、找問題、抓癥結,不斷梳理好群眾所盼所想,杜絕、整治吃拿卡要,妥善有力解決群眾問題,增進農民朋友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,有效打通服務三農“最后一公里”。(長河川淼)
上篇:
下篇: